基金周报 |新基金单一渠道半年净赎回超40%要上报01 行业资讯◆基金圈重磅!监管放大招,新基金单一渠道半年净赎回超40%要上报!“赎旧买新”的要慌了? 中国基金报 2021/9/19 权益类新基金单一渠道半年净赎回超40%需上报 基金君近期从业内获悉,目前首发权益类基金若出现成立后半年内在单一渠道基金净赎回规模超40%的现象需向各地证监局上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收到了这一要求,相关时间段是3月1日至9月14日。 在另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要求统计新基金认购超一亿的单一渠道,可能会导致部分公司需要进行系统优化。“大型基金公司一般会自建IT系统,可以根据监管的数据上报要求重新修改参数自动生成新的表格,而部分小基金公司原本只统计全部渠道的数据,为了统计单一渠道的申赎数据,可能需要联系外部IT供应商增加新的参数设置。” 业内猜测或剑指“赎旧买新”现象 有业内人士猜测上报数据或许是针对部分销售渠道长期存在的“赎旧买新”现象。 实际上,“赎旧买新”早已引起监管机构重视。8月底,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基金业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有的代理销售机构和从业人员背离客户利益,诱导“赎旧买新”。这些问题必须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切实加以解决。 “赎旧买新”是一直是被“诟病”多年的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问题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渠道为了自己的销售收入,比较鼓励投资者增加交易频率,常常是一旦基金收益率达到10%左右的水平就会引导客户赎回该基金,再去购买新基金;二是不少基金公司为了管理费收入以及考核压力,有追求短期规模的冲动;三是部分投资者不够成熟,喜欢追涨杀跌,比较轻信销售渠道引导;此外,市场震荡或也促进投资者‘拿不住’、投资者还普遍存在‘追新心态’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赎旧买新”。 中小基金公司或受影响 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未来要上报单一渠道净赎回超过40%的数据,或将导致部分小基金公司面临新基金发行困难的局面。 “大型基金公司并不存在新基金需要保成立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在大熊市或是自身发展遇到困境时,确实会遇到新基金难发的情况,这时候,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或选择给销售渠道多些激励,助力新基金发行,坦率地说,帮忙资金多数时候并不会留存特别长时间,可能不到半年时间就会流失。”上述人士表示。 多只次新基金成立后规模“缩水”严重 从Wind数据上看,不少年内发行的新基金规模在成立之后确实面临“缩水”的局面。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止今年6月末,今年一季度成立的次新权益基金(偏股混合+主动股票型)中,有12只基金规模相比成立时下降超过40%。 ![]() 拉长时间看,多只去年四季度成立的权益类基金也面临成立之后规模下降的“难题”,截止今年6月末,规模下降超过40%的主动权益基金超过30只。 ![]() 市场正在行动 今年以来,基金业协会开始按季度公布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0名排名情况,首次将销售机构的公募基金存量保有规模对外公布,可谓是揭开所有渠道的“底牌”,此举正引导市场走出“赎旧买新”的怪圈。 ![]()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举措将会促使一些销售机构转型,从原来的注重基金销量转为注重保有量。特别是对于一些排名不断下滑的机构而言影响更大,毕竟排名下滑就意味着其基金保有规模不断地被蚕食,对其收入会有较大影响。据上述人士了解,今年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也调整了基金销售业务的分管领导。
中国基金报 2021/9/23 近日,江苏证监局对大泰金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中称,去年8月,因大泰金石欠费,存储大泰金石数据备份的阿里云服务器资源被释放,所有数据被清空且无法恢复,公司灾难备份系统灭失。证监局决定对大泰金石处三十万元罚款,并责令停止基金服务业务。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泰金石第一次遭到监管处罚,自2016年起,大泰金石已经连续4次领到监管“罚单”,多次被暂停办理公募基金销售业务,时间长达6个月到1年不等。 大泰金石再接监管罚单 近日,江苏证监局向大泰金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 成立以来已经连续4次遭到处罚 早在2016年6月3日,大泰金石就曾接到证监会的责令改正通知。 ![]() 江苏证监局当时决定对大泰金石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改正。然而,到了2019年1月22日,江苏证监局又检查出大泰金石五大违规行为。 ![]() 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大泰金石采取出具警示函并暂停办理公募基金销售业务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 2020年9月,大泰金石因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际发生变更,但公司未将变更情况报证监局备案,公司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实际在岗人员持续不足10人,公司已无法确保基金销售信息管理平台安全、高效运行等问题,再次被证监局采取暂停办理基金销售业务12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 多家基金公司公告终止合作关系 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陆续终止与大泰金石的合作。 早在今年2月,中加基金对外公告,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21年2月5日起终止大泰金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办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相关销售业务。泰信基金、上银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也发布公告终止大泰金石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合作关系。 去年也有包括申万菱信、太平基金、建信基金、泰达宏利等多家基金公司终止与大泰金石合作。
金融界 2021/9/17 公募积极申报指数增强产品 财联社注意到,公募基金近期在积极申报指数增强产品。 根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已经申报了24只指数增强型基金。而从申报的数量占比来看,下半年以来申报的数量更占优势。今年7月以来,申报的指数增强基金已有14只。 从申报的产品类型来看,除了今年颇为“出圈”的500指数增强为主的宽基指数产品,细分行业指数增强基金也受到了基金公司的青睐。 超六成指增产品获正收益 在多只量化产品进入申报流程的背后,是公募基金现存量化产品的亮眼业绩。截至9月16日,年内89只指数增强型产品获正收益,在市场139只产品中占比64.03%,其中年内回报超10%的指数增强型产品有59只,年内回报超20%的产品有38只,超30%的产品有13只。 在这13只产品中,剔除今年成立的新产品,年内回报居前的产品绝大多数与中证500指数相关,其中,博道中证指数增强年内回报达42.68%,领跑市场;跟随其后的是西部利得中证500和上银中证500,年内回报分别是37.54%、36.97%。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中证500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6.96%,指数的涨势显著也令相关的指数增强型产品业绩节节攀升。 多只公募量化产品暂停大额申购 截至目前,三季度以来已有9只指数增强型产品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建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博道中证500指数增强、诺安沪深300指数增强、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兴全中证800六个月持有、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等仍在暂停大额申购当中,单日申购上限从1万元至2000万元不等。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及加强基金投资运作的稳定性均是暂停大额申购的原因。
中国基金报 2021/9/18 9月,一年一度的秋季校园招聘拉开序幕。各大基金公司也开启了“抢人大战”,用高薪报酬、优厚福利吸引新一批“打工人”的加入,“核心员工持股”、“提供首年住宿”、免费三餐、交通补助等多种颇具吸引力的字眼出现在基金公司的招聘宣传页上。 高薪高福利吸引人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启动2022届应届生校园招聘的基金公司有易方达、博时、华夏、鹏华、汇添富、中欧、平安等头部基金公司,以及融通、大成、永赢、长城、诺德、华泰保兴、浙商等中型基金公司。其中,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将在北大、清华、人大、同济等高校举行招聘宣讲会。 少数基金公司在招聘宣传中公开了薪资待遇,从中可见基金行业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博时基金在第三方招聘平台上的招聘信息显示,信息技术部开发经理岗年薪约35万左右,公司每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提供岗位晋升或调薪机会。此外,博时还用半开放的工作环境、健身娱乐设施、单身联谊活动、带新假期等福利吸引人才加入。 作为基金行业“老十家”之一,鹏华基金列出的福利待遇也极具竞争力:硕士应届生税前每月基本工资1.2万—1.6万起,还不包括额外的奖金、现金福利;在“五险一金”基础上增加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为员工缴纳六险二金;为员工提供首年住宿,交通补贴、免费三餐、节假日礼物等。此外,还有各类免费的培训、团建以及健身活动。 硕士学历已是多数岗位最低门槛 要享受基金公司诱人的薪酬福利并不容易,基金公司对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也提出了高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985、211院校优先”是多数岗位的招聘要求标配。 事实上,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赚钱效应凸显,基金公司也聚集了众多名校高学历人才。众多知名基金经理也都毕业于“清北复交”名校。例如,易方达基金张坤是清华大学硕士,广发基金刘格菘为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景顺长城刘彦春拥有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博时基金肖瑞瑾是复旦硕士。 金融科技类人才受到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壮大、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公募基金的人才招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行业研究员、交易员、运营经理等传统岗位,金融科技类人才需求旺盛,IT类岗位在各大公募基金的校招中岗位比例提升。 深圳一位基金从业者表示,科技是提升基金公司专业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很多基金公司近几年持续加大系统升级改造投入,IT人员需求旺盛。同时,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以及基民年轻化趋势的加剧,公募基金也越来越“线上化”,未来传统人力的需求会逐步下降,但是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度会越来越高,人才身价也不断看涨。
中国基金报 2021/9/22 9月以来,新基金发行热度不减,本月新成立基金近120只,发行份额超1600亿份。与此同时,老基金仍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赎旧买新”现象显著。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赎旧买新”资金腾挪现象依然存在,公募基金仍然基本处于存量博弈状态。 发行热度不减:本月已成立基金近120只,还有67只在路上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 截至9 月 21日,今年以来已经有1316只新基金成立,新发基金规模已经达到了2.28万亿元。9月以来,新成立基金共计 118 只,发行份额 1661.99 亿份。单上周新成立基金就达51 只,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与 QDII 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共 14 只。其中,发行规模在80亿左右的基金有两只,分别为中加优悦一年定开、永赢长远价值A。 ![]() 目前正在发行的基金共计 102 只。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数量最高,分别为 24 只、21 只。还有67 只基金待发行,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数量最多,达到 19 只。 一边是新基金发行热度不减,另一边,本月已有4只基金宣告募集失败,分别为新沃竞争优势、大成元祥添利债券、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华泰保兴稳健配置三个月持有(FOF)。整体来看,今年已经有23只基金募集失败。在这其中,权益类基金仍然是发行失败基金的主力,23只基金中有14只为主动权益类产品。 ![]() 老基金仍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赎旧买新”问题显著 新基金发行热度不减,与此同时,老基金却面临较大赎回压力,“赎旧买新”现象显著,不少年内发行的次新基金规模“缩水”严重。 Wind数据显示,截止6月底,今年一季度成立的次新权益基金(偏股混合+主动股票型)中,有12只基金规模相比成立时下降超过40%。此外,一些去年四季度成立的权益类基金也遭遇相同问题,上半年规模下降超过40%的主动权益基金超过30只。 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目前“赎旧买新”情况依然很显著。主要因为基金产品销量和客户数、投资额、周转率有关,而基金销量又直接挂钩客户经理的绩效和奖金,所以银行和券商乐于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提升销量。今年市场整体震荡,板块轮动明显,参与的客户数和客户投入的投资金额情况不如去年那么多,只能通过周转率来提升基金产品销量,加上“买了再卖,卖了再买”是大部分投资者一贯的投资心态和习惯,营销“赎旧买新”也就不难了。除了渠道因素,基金公司提供基金转换优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赎旧买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1/9/1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Wind数据显示,9月以来市场发行新基金的热度还是不减,截至9月19日本月新成立的基金已经达到了160只,募集资金1662亿元。而今年以来已经有1658只新基金成立,新发基金规模已经达到了2.31万亿元。 本月已有4只基金发行失败,30只新基金下周面市 最近一周基金新发市场的关键词或许是“失败”,9月已有4只基金宣告募集失败,整体而言今年已经有23只基金募集失败。在这其中,权益类基金仍然是发行失败基金的主力,23只基金中有14只为主动权益类产品。 其实综观今年的权益类基金发行市场,随着2月份之后A股市场的调整,爆款基金乃至“日光基”的情况已经很难再现。反而是一直有基金发行失败的情况出现,9月份更是有4只新基金募集失败,中小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的募集也显得愈发困难。 下周一共有30只新基金开卖,新发被动指数型基金的数量明显增加,一共有15只发行,相比本周增加了一倍。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数量则出现下滑,下周只有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1只灵活配置型基金面市,此外还有6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发行,也就是说一共有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将发售;此外还有4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和2只二级债基开卖。 ![]()
|